1月23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我校77级校友陈湘生做客央视《开讲啦》,做了题为《穿梭于城市森林,地铁究竟是如何建成的》的精彩演讲。
节目现场(图片来自网络)
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不仅仅只是出行工具;修建地下工程的难题何在;“工程技术中,没有最好的技术,只有最合适的技术”;地铁下穿百货广场,为中国地铁建设桩基托换开创先河;地铁建设引导土地资源集约利用,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……演讲中,陈湘生声情并茂、娓娓道来,介绍了我们国家轨道交通建设的历史,分享了修建地铁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感人故事。
他告诉大家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,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和发展需要,是城市的一个综合体,对城市发展、经济发展、生态发展意义重大。曾经在地下整整工作过九天九夜的他还分享了如何克服“水、软、变形”的地下工程三大难题,怎样在地铁建设的规划设计到运行维护中确保安全和舒适。让大家明白了看似平常的交通工具,背后是建设者们的千辛万苦。
陈湘生在演讲结束时说:“我在地下工作了整整四十年,所以我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,每次开通的时候,就希望把地下建得让老百姓、让居民感觉到幸福,这样才自己感觉到幸福。”他还语重心长的告诫青年学生,要脚踏实地,不能急于求成,不能完全依赖现代科学工具,“哭着也要学”,只有学好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去创造、创新。
陈湘生1977年考入淮南煤炭学院,成为矿井建设专业恢复高考之后的首届本科生。2017年11月,陈湘生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18年他回母校时曾说:“淮南煤炭学院的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,清华大学的导师教会我严谨的治学态度。”他不仅有着科学家治学严谨的态度,更有着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人格和责任担当。从淮河之滨奠定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,到燕京大地开启地层冻结法的传承光大;从黄浦江畔与地铁结下不解之缘,到水木清华养成严谨治学的敬业态度,直至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地铁的全情投入。无论身在何处,陈湘生院士始终低调务实,敢于担当,与安徽理工大学“团结、奋进、博学、奉献”的校训和“志存高远、追求卓越、求真务实”校园精神一脉相承。
(撰稿、核稿:校友办 窦家环、刘艳 编辑、审稿:夏雅凤、阮进华)